读川端康成《雪国》的物哀之美

读川端康成《雪国》的物哀之美

作者
轻尘
日期
2022年03月28日
出处
https://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3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他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日本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物哀思想作为构建日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日本文人寓情于景、寄托哀愁的普遍介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也处处能感受到这种悲观主义哲学。本文以其小说作品《雪国》为中心,从日本传统的物哀思想出发,探寻《雪国》所表现的物哀情感,继而分析展现川端康成传统与自我,现实与迷茫交织的,独特的物哀思想。

1. 川端康成作品的创作背景

1.1 个人经历

1899 年 6 月 14 日,出生于大阪的川端康成两岁失孤,三岁丧母,七岁时抚养他的祖母病逝,15 岁祖父也去世了,少年时代便孑孓一身的他陷入无限了苦闷和阴郁中,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川端康成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家族环境的熏陶使他对传统文学耳濡目染,而身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川端康成成功地找到了东西方文化与当代日本文学的契合点,从而衍生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气派的新感觉派文学。

1.2 社会背景

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创作于 1948 年,正处在战后投降,人心浮动的特殊时期,社会意识上呈现出迷茫焦躁、混乱不堪、寻求出路的思潮。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作为一支新的文坛力量开始活跃,他们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

2.《雪国》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1 作品形象分析

2.1.1 岛村的形象分析

岛村的形象是川端康成进入雪国世界的媒介,岛村的所有心理刻画和思想樊笼,所有的情感纠葛和人世体验,都是以川端康成为蓝本进行的再创作,岛村本身的人物形象并无特点,但他与两位女性之间的种种纠葛,对驹子的不伦爱情,对叶子的微妙情愫,都是川端康成自身物哀思想的展现。

2.1.2 驹子的形象分析

驹子是《雪国》中刻画最为细致的人物,她热情果敢,充满少女的活力,同时也是个充满毅力不向生活屈服的苦命人。在川端的描写下,驹子这一形象展示了一种女性美,不是体态行义上的柔美,是一种爱情之女性美,不求回报,缠绵而果敢,独立而热情的物哀之美。

2.2 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首先在对于银河的环境描写中,对于银河的唯美渲染,展现了川端文学注重卓越的感受性这一特点,对比银河无限的深邃和岛村渺小的身影,带有强烈的物哀思想色彩,很好的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感动。这种突出自身渺小,与宇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发出感慨的写作方式,是受虚无主义影响的直接证据,具有“空”“寂”的思想特点。

川端康成在终章写“叶子的死”这一场景时花费了大量笔墨,在川端康成眼中,叶子的死是美的体现,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死亡没有结束,因为这种死亡美,叶子由此出现新生。这种川端式的死生观,赋予叶子物哀特色的美感,以死亡为意象,发出美的感慨,这是物哀思想的表现,也是虚无主义生死混为一谈的表现。

3. 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3.1 川端康成对物哀思想的继承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多次提到“哀れ”,又经常把“物”作为前缀,在本居宣长的理解下,出现了日本物哀思想的基础内涵:物哀就是面对世间万物所发出的感慨。

物哀思想最重要的在于“哀”,是对世间万物产生的哀感,就像《雪国》中:蝶はもつれ合いながら、やがて国境の山より高く、黄色が白くなってゆくにつれて、遥かだった(蝶儿翩翩飞舞,一忽儿飞得比县界的山还高,随着黄色渐渐变白,就越飞越远了)。在上面的句子中,平淡无奇的笔触下,描绘了蝴蝶越飞越高的景象,单纯的一个“遥”便能感受到这股淡淡的无可寄托的哀愁。可以说,单纯从物哀思想的领域来看,《雪国》是这里面的佼佼者。

3.2 川端康成对物哀思想的发展

死亡是川端文学永远离不开的命题。受其幼年时期的影响,写作中,面临死亡,将这种痛苦转化为虚无是川端康成文学的一大特色。虽然死亡令人恐惧,但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死亡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不是终结而是新生。

川端康成对于死亡的描写大多是平淡中隐含着浓烈的情绪,表达出对死亡美的狂热迷恋,掺杂着对人情世故的感动。从表现手法上看,通过描写雪国美景,于隐忍的平淡中见浓烈的哀愁,营造的强烈反差感是与传统物哀思想的表现截然不同的,这种意识流表现手法借鉴了西方文学,是川端康成作品的一大特色,相比传统物哀更加极端。

另外,在《雪国》中,川端康成一直试图描写一个纯洁美好的雪国景象。在这片雪乡中,也有着生老病死,福祸平安,但更多的阐述了避世思想,对于人生持有消极态度。岛村研究舞蹈,沉迷虚幻世界,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这种单纯的虚无主义与文章中的物哀思想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完整的《雪国》世界。

结语:在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中,明显融入了虚无观和无常观,在《雪国》中,岛村对于叶子的死亡场景产生了美的感官享受。这种面对人生无常,生死变换而发出的物哀感怀和美学欣赏,就是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内核。川端康成善写死亡,由死见生,向死而生。川端康成的死亡美学并不是单纯的悲观思想,而是在死亡中见证美,永葆美,从而达到美学意义上的新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s://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31

更多推荐

兰登书屋评选的百大必读经典书目(2022)

兰登书屋评选的百大必读经典书目(2022)

企鹅兰登书屋」作为全球最大的出版社,其根据读者评选出历史百大必读经典书目,一经推出就成为西方小说爱好者心目中的权威参考。2022年版中入选次数最多的为查尔斯·狄更斯共5次,其次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约翰·斯坦……

《教父》中两代教父的心理特征分析

《教父》中两代教父的心理特征分析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维托·柯里昂和迈克尔·柯里昂使用各种手段,以获取黑暗势力与地位的故事。这场斗争中,柯里昂家族面对美国其他黑暗势力,竭尽所能进行斗争和征服,运用各种攻心计策和残忍手段对付敌对势力。马里奥·普佐使用质朴的语言对多位人物的……

解读渡边淳一《失乐园》中情爱与伦理的困境

解读渡边淳一《失乐园》中情爱与伦理的困境

日本小说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传达出与众不同的情爱观念,即对于极致爱的推崇。对于人生的求解,一直是一个永恒而深刻的话题。男女主人公企图用所谓极致爱来支撑自己的人生,但是,这种爱只限于肉体本能,根本无助于解决人们的精神困境,这样的人生求解注定是虚妄的。

通过《基督山伯爵》《连城诀》比较东西方复仇文学

通过《基督山伯爵》《连城诀》比较东西方复仇文学

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对复仇情节的描写不胜枚举。法国作为一个传统西方国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将复仇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年后,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也留下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连城诀》。这两部作品是华文和西方通俗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

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探析俄罗斯民族性格

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探析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文学中集中反映了俄罗斯民资在审美、宗教、英雄情结方面的民族特性。透过众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俄罗斯民族在对待战争、宗教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观念务心理。理解这三种主要的民族特性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文学大有裨益。

男女之爱是永恒话题:日本“情爱小说第一人”渡边淳一

男女之爱是永恒话题:日本“情爱小说第一人”渡边淳一

我在美国,大家对我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既然那么相爱,他们两个为何不结婚?我这样回答:正因为相爱。如果要把爱的激情保持在巅峰状态,那么结婚只会毁了这份爱。——渡边淳一

100部世界名著里最经典的一句话

  1. 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