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陶柏康李小苏谢黎萍黄金平

1906年

1月12日(农历了已年12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陆林(今陆平)村。

1912年(6岁)至1921年(15岁)

先后在本村初级小学官林镇宜兴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宜兴彭城中学、常州延陵公学读书。

1922年(16岁)

春。因贫退学,返宜兴。在宜兴县城励进社小学代课。开始广泛阅读上海出版的报刊。参加编辑《宜兴评论》。

1923年(17岁)

在励进社小学任教。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反对腐败的县教育局长周聘高的斗争。

10月12日,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发表《打破小学教科书之我见》。同日,在《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发表新诗《不敢》。

1924年(18岁)

春。应聘到宜兴和桥镇养初小学任教。

秋。到无锡唐文治先生创办的国学专修馆学习。

1925年(19岁)

春。到上海,进中华国语专科学校读书。不久,进中华书局当校对员,并协助编辑(小朋友》周刊。

秋冬之际,受五卅运动影响,积极投入社会政治活动,由陈铁庵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不久由阮仲一、王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20岁)

3月1日,正式加入创造社出版部,担任编辑、发行工作。被称为“创造社小伙计”。4月26日,创办《A11》周刊,任主编。6月12日,主编出版《幻洲》周刊。10月1日,与叶灵凤合编《幻洲》半月刊。

1927年(21岁)

2月,应郭沫若、李一氓邀请,前往南昌,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办的《革命军日报》总编辑。

4月下旬,在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纂股长。

7月,随郭沫若到九江参加张发奎部工作。月底奉命撤回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文化斗争。9月,与叶灵凤继续合作恢复编辑出版《幻洲》半月刊。10月,参与编辑张秋人主持的秘密刊物《工人》。

1928年(22岁)

1月1日,与叶灵凤合编《现代小说》创刊。4月1日,创办《战线》周刊,任主编。5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工作党团(或称文化党组,后划归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书记。

1929年(23岁)

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担任第一任“文委”书记。

10月,在北四川路公啡咖啡馆召开党与非党文学界人士座谈会,传达中央对“革命文学”论争的意见,并成立“左联”筹备组织。

1930年(24岁)

2月中,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并任党组书记。

3月2日,出席在中华艺大召开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任左联党团书记。

5月7日,陪李立三在爵禄饭店会见鲁迅。

5月20日,出席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大会,并代表“文委”讲话。

夏。艺术剧社、南国剧社等先后被查封。主持召开戏剧界会议,研究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的前途问题,决定重新组织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称左翼戏剧家联盟)。

8月15日,社联和左联联合主办的《文化斗争》创刊,任主编。

秋。调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日报》,担任上海地区总采访。

10月,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文总)在上海成立,任党团书记。

冬。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文化出版工作。

1931年(25岁)

春。调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

5月,调中央特科工作,任情报科科长。6月,任中共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委员。至1933年5月,一直担任中央保卫工作。

6、7月间,通过情报关系获知向忠发被捕,即向中央报告,采取安全措施,以后又设法获得向忠发口供,证实向已叛变。

1932年(26岁)

2、3月间,参与组织粉碎国民党特务机关策划的“伍豪事件”的阴谋。

1933年(27岁)

夏。奉命撤离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六届五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0月,受命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中国工农红军,和国民党十九路军代表谈判。后任中共驻十九路军常驻代表。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代表中共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四条协定。

1934年(28岁)

1月24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6月,任赣南省委宣传部长。

10月,奉命与何长工一起代表红军与国民党广东陈济棠的粤军谈判,达成5项协议,为后来红军长征创造有利条件。

10月,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部长。

1935年(29岁)

2、3月间,遵义会议后,奉命离开红军前往上海,设法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8月,与陈云在上海会合,并先后乘船离沪,经海参崴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和长征初期的情况。10月,在莫斯科列席少共国际代表会议。

1936年(30岁)

1月13日,奉命在莫斯科会见国民党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

2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回国参加国共谈判联络工作。

4月,和胡愈之一起离开莫斯科回国。

5月,在香港广泛接触救国会在港成员陶行知、邹韬奋、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旧情报系统人员梅龚彬、胡鄂公、钱铁如以及友好柯麟、叶挺等。并说服在香港的邹韬奋、陶行知,由胡愈之起草告全国同胞这样的文件,后来由邹韬奋去上海,要沈钧儒、章乃器签名,即有名的章乃器、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四人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同时派人去上海打听地下党情况。一面写信给陈果夫望其派代表来港会晤。

7月上旬,在香港会见国民党陈果夫、陈立夫派去的联络代表张冲。不久,与张冲一起经上海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曾养甫会面。

7月中旬,由宁抵沪,与冯雪峰会面,共同研究赴陕方案。在沪西一豪华饭店与张学良会面。

7月中、下旬,在沪会见宋庆龄、沈钧儒等,向他们介绍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他们的充分理解与赞同。

8月8日,由上海经西安到达陕北保安。10日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汇报在莫斯科、香港、南京与国民党谈判联络的情况。随后奉命到西安与张学良会面。

9月24日,携带《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书》、《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即八项条件),毛泽东致宋庆龄信,毛泽东致章、陶、沈、邹信,以及周恩来致陈果夫、陈立夫的信,离开保安,经西安、南京前往上海。

10月14日,经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中共谈判代表。

10月上、中旬,从西安到达上海,任中共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会见宋庆龄、沈钧儒等。面交毛泽东致宋庆龄,致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的信,向他们转达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与他们建立经常性联系。

10月19日、得悉鲁迅病逝消息后,随即向中共中央报告,根据中央指示组织葬礼活动。

11月10日,在上海沧州饭店和陈立夫举行会谈。

11月12日将与国民党谈判情况电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21日并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11月23日晚,国民党下令逮捕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邹韬奋,史良。潘汉年积极发动营救“七君子”运动。

1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向到上海询间西安事变内幕的张冲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赴南京与宋美龄、宋子文会面,向他们陈述中共和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向。同时建议,请与蒋介石、张学良关系均很好的澳籍顾问端纳陪同他们前往西安。

1937年(31岁)

1、2月间,为解决西安事变善后问题,奔走于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继续执行中共谈判代表的使命。

春。王稼祥、贺诚候船赴苏联治病,亲自布置安全保卫工作。其间,还亲自将方志敏设法从狱中带出的文章、诗词拍摄成胶卷呈交党中央,原件交冯雪峰保存。

3月下旬,陪同周恩来到杭州和蒋介石会谈。

7月7日,陪同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到中国饭店与刘晓会面,倾听周恩来有关上海地下党的工作与上层统战工作的指示。

7月吕日,安排周恩来与上层民主人士、文化界党员干部见面。

8月2日,与夏衍一起看望自日本返沪的郭沫若。并向郭介绍上海救亡运动情况,决定由夏衍当郭的助手。并帮助郭沫若、夏衍和国民党联合创办《救亡日报》,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

8月底,出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以下简称“八办”)主任。

9月25日,决定由一批爱国革命青年组成战地服务队到国民党部队工作,并由夏衍、杜国库、钱亦石负责。

10月28日,以“八办”名义,致函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席杜月笙,指出:八路军团军费限制、缺乏防毒设备,极望后方同胞捐助。后杜月笙捐献了1000只从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

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向各界知名人士阐述在日军占领上海形势下,为保存革命力量,希望他们撤离上海。并妥善安排宋庆龄、何香凝等一批著名人士撤离上海。

12月10日,和夏衍同船撤离上海到香港。

1938年(32岁)

2月,在武汉中共长江局汇报工作。旋即返香港,与廖承志一起主持八路军、新四军驻港办事处领导工作,继续开展统战工作,同时仍领导一部分秘密工作。

9月29日至11月6日,以地区负责人身份参加中共六届六中(扩大)全会。会后,留中央社会部工作。

1939年(33岁)

4月涸眼疾,去香港治疗,并负责了解敌后的情报工作。行前和社会部领导一起研究敌后情报工作问题,并就争取、分化汉奸李士群等取得一致意见。

9月下旬,由香港抵达上海,建立上海情报工作班子,先后建立与延安、香港、重庆等地联络的电台。

10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主持第一线情报工作。根据中社部决定,负责组建华南情报局,并统一领导港、澳、穗等地的情报工作。

1940年(34岁)

往返于香港和上海两地,组织指挥上海与华南敌后地区的情报工作。

1941年(33岁)

2、3月间,通过秘密交通线,将从皖南事变后突围出来的一批重要干部转移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

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向中央提供了“苏德战争一触即发”的战略情报,以及日军准备南进的情报。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工作重心移至上海。并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取得合法身份,继续开展情报工作。—

根据中央和南方局指示,与各方面配合,在日军严密封锁中,疏散在港的各方面人士800多名,其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

1942年(36岁)

4月,会见李士群。李士群提供了敌伪即将对苏北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有关军事计划。

1943年(37岁)

春,华中局情报委员会成立,任书记。华中局情报部成立,任华中局情报部部长,继续领导上海、南京等敌后地区的情报工作。

4月,奉命前往敌占区了解敌伪“扫荡”、“清乡”计划。在南京被李士群、胡均鹤挟持与汪精卫会面。随后即返回淮南根据地。

参加华中局整风运动,并向干部作整风辅导报告。对扬帆受诬一案,参加审查,实事求是纠正错案。

1945年(39岁)

2月14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4月,在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会议。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和接见。会后留在延安,仍在中央社会部工作。‘

1946年(40岁)

3月,离沈阳到北平。旋即奉命到南京参加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工作。

7月,陶行知逝世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对正在上海的许多进步人士一一进行了解,并给以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

9月,根据周恩来指示,与夏衍一起离上海到香港,在港主持统一战线及隐蔽战线工作。

1947年(41岁)

1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南京局所属香港分局,被任命为香港分局成员。

1948年(42岁)

5月,就即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一事,和各反美反蒋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知名人士交换意见。

联系和组织港商同大连、烟台等解放区沿海城市进行贸易往来,为解放区提供紧缺物资。

年底,在港获悉上海李白电台被国民党破坏,电告上海情报负责人刘人寿及部分情报干部撤往香港。

有计划地组织良主党派领导人和各无党派知名人士从上海等地转往香港,然后由香港通过海上通道转移到解放区,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先后共组织20多批,约350人,历时一年,没有一次失误。

1949年(43岁)

春。参与策动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上海海关两系统的起义。参与组织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在港机构和人员的起义。

4月,应中央电召,与夏衍、许涤新同船离香港前往北平,接受接管上海的任务。

5月11日,受周恩来接见,谈上海接管工作。被告知即将担任解放后上海市副市长职务。5月12日,受毛泽东接见。当晚又出席周恩来召集的会议,讨论上海工作。

5月16日,离开北平。

5月23日,到达丹阳向中共中央华东局报到,参与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

5月27日,上海全市解放。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任上海市副市长。陪同陈毅市长接收上海旧政府。5月31日被任命兼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长。”

在此前后,党内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社会部部长、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书记等。

9月30日,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44岁)

1月,中共中央决定华东局与上海市委领导机构分开。任市委常委。

1月2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当选为委员。

1951年—一1953年

工作基本上没有变动,负责市政府的日常工作,并分管政法工作。

10月16日——24日,在上海市第二届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副市长,市协商会议第一副主席。

11月,任市委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51年5月兼任市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1954年(48岁)

春。华东局撤销,上海市委改组,任第三书记。

8月16日——21日,出席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1日,赴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49岁)

4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期间,通过陈毅,以书面报告形式主动向中央谈了自己12年前在李士群、胡均鹤挟持下会见汪精卫的经过,并说明自己长时间没有向组织上说清楚的原因。经毛泽东批示,被以“反革命”罪名逮捕,关押在北京北郊功德林公安部看守所。4月17日,上海各大报刊公布潘汉年被捕消息。

1960年(54岁)

3月15日,被转移到昌平县秦城监狱关押。

1963年(57岁)

1月9日,被最高人民法院以“内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月13日,被“假释交公安部管制”,并与董慧一起到北京南郊团河劳改农场居住。

1967年(61岁)

3月,根据“中央文革”命令被重新收监审查,从团河农场转口秦城监狱关押。7月,患病住院,被怀疑为身患癌症,在医院住了两个月,仍回监狱。

1970年(64岁)

7月,根据“专案组”的建议,经中共中央批推,被重新加重处理:“永远开除党籍,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75年(69岁)

5月,与董慧一起被遣送到湖南茶陵县洣江茶场安置,作为“特殊犯人”接受管制。

1976年(70岁)

冬。多种疾病发作,住进茶陵县茶场医院治疗。

1977年(71岁)

3月24日,获准转到长沙湖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

4月14日,因多种疾病迸发,医治无效,于晚上19点45分逝世。17日遗体火化,骨灰埋放在长沙市金盆岭火葬场墓地。

1979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委托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刘晓收集潘汉年材料,以查清问题。

1980年

11月3日,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稿)时,廖承志与刘晓率先提出,潘汉年问题是个冤案,要求中央对潘汉年一案重新审查。

1981年

3月1日,陈云致信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我提议中央对潘汉年一案正式予以复查。”

3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复查潘汉年案件。

1982年

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宣布撤销党内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

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撤销原判,宣告潘汉年无罪。

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成立以王尧山为组长的潘汉年案件落实政策清理小组,对受潘汉年案件牵连的同志作全面复查平反工作。

1983年

4月1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潘汉年和夫人董慧的骨灰从湖南长沙移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