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沉沉浮浮女老板

在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风流人物大都集中于经济领域。

保守的说法,海南省已注册的公司有七八千家。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数千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中,当然不乏女性。难以用数字统计的女经理们在海南这一块舞台上共同演绎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悲喜交加、精妙绝伦的故事。

在金贸区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群之间,一栋十层高的小楼不为人注目。一楼的灰色玻璃门外,悬挂着“麦琪实业有限公司”的白底黑字招牌。这儿便是二十六岁的女老板麦棋的办公所在地。

在海口,能租用一层楼做办公场所的公司,多少算有点实力。麦琪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典型的女老板派头。纤细的手指戴着精巧的钻戒,雪白的粉颈上戴着一挂华贵的钻石项链,手持大哥大,坐着她的奥迪车廉洒地来去。认识她的第一天,她请我到国商潮江春吃饭。麦琪自己开车,不用司机。坐下来啜着轩尼诗XO,麦琪点的菜够一桌人吃。我们两个吃这餐饭花了大约3000多块钱。

那次共进晚餐对麦琪来说纯属礼节性的,谈话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次互相告别后我们基本上没什么来往。二十六岁的女董事长麦琪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美好的印象,是她托腮沉思时会突然说声“咦”的天真纯洁犹如孩童般的惊讶表情。

与麦董再次相遇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时逢一家酒店开张志庆,我和麦琪各自手持请柬不期而遇。一次生,二次熟,这一回麦琪给我谈了她的创业经历。

二十二岁那一年,麦琪从一所公安性质的大学毕业后就来了海南岛。上岛后她不名一文,便以有胜无败的磅礴气势承包了一家旅行社的国际旅游部。虽然最初她对旅游一窍不通,但她在选择人马方面动了点脑筋,以高工资聘请两位搞旅游的行家。第一个月,她借钱为他们发工资,从第二个月开始,部门便开始盈利。麦琪依然用高工资高奖金到一家模特儿时装店挖来了六位小姐当导游,经过严格培训,以及花钱为她们办理导游证,之后,那六个小姑娘便成了麦琪的摇钱树。在海口市多如牛毛的旅行社大都生意清淡的时候,麦琪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一年后她便积累了一点资金。她开始选择更高的起点,一下子注册了一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代理公司。不可或缺的一点交待:麦琪在注册这家代理公司时手里摸着的不过是20来万元。

然后麦琪在商场上叱咤纵横,大展宏图。小到西瓜水果海鲜的转手倒卖,大到汽车钢材的贸易截留及几千万元数额的贷款牵线和公关,这位二十六岁的董事长一览商场风云,纵横捭阖,干得得心应手。

之后她开始成立实业有限公司,着手搞实业。先是办了个化妆品厂,然后承包了两家酒店里的商场,几年甘苦,还算顺心,麦琪基本上都是用比较正当的手段,拥有了许多同龄人尚未拥有的一切。

当然,她也赔过。化妆品厂开创时期,原料和厂房投资将近百万,但生产的面霜、洗发液却积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她又拿出100万到各电视台、报社做广告,销路方畅通无阻,且生产规模扩大。

很难相信,这么一个年纪轻轻、身形单薄的小女子,有这么大的气魄。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二十六岁的麦演董事长很欣赏这句话。她请书法家把这句话写成条幅,挂在了她那宽敞办公室里的洁白墙壁上。

毕业于某财经学院的徐玲小姐除了精通金融,其次就是易经易理风水术看相书了。1988年8月徐玲上岛刚好二十三岁。上岛后没能顺利找到工作,徐玲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街头为人看相、摇卦、批八字。

时光水一样流过去。眨眼五、六年。1994年的徐玲已成了海口市装修最豪华的歌舞厅的女老板和一家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按周岁算,她还不到三十岁。

刚上岛的时候,徐玲辞了内地银行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她不名一文拉下脸来决定摆摊算卦的时候,便发誓要在海南干一番大事业。浪迹街头一个月,然后她去为一家杂志社拉广告,广告提成20%。然后她承包了那家杂志社的广告部。这是徐玲在海南的第一步资金积累的过程。

两年后,徐玲瞅准市场,看好行情,决定开办典当拍卖行。新时期的典当行不同于旧时代的当铺,它同时兼具有银行信用社的职能,是对金融手段的一种补充。这自然是一种冒风险的行业,审批执照都要通过公安厅。

徐玲小姐智慧的地方,是她能够抓住一切机会,不放过任何可钻的空隙。她把这一切当作事业也当作生命的全部,每时每刻都为之思考行动。吃饭睡觉都想到商品和货币;每到一个宾馆见熟人,她坐下来第一件事是打电话。她有一部自己的海马车,每天跑来跑去,随身携带的BP机和“大哥大”几乎不停地呼,有时一桩生意必须把十来家公司串成一条线,因为她懂得商场如擂台,借力打力、空手道和柔道太极永远是杀人的高招。她忙活得很累,但是心里舒坦。

一位广东汕头的生意人作生意马失前蹄背了债,债主便扣了他的皇冠车。经徐玲出面,汕头人把皇冠车当给了徐玲的典当行,徐玲作价12万,一手交了现金,几方面签了合同。规定赎车的期限为两个月,而两月后车主取车需交纳每天上千元的费用。两个月后,车主无力赎回,一部崭新的皇冠自然变成了死档。徐玲没有低价将它拍卖,而是以该车的实际价格32万元转让给一位急于买车又找不到门路的新暴发户,死档也就变成了活档。

在徐玲手里,抵押的商品不存在永久的死档。商场上认识她的人都说,徐玲完全是一个呼风唤雨又心狠手辣的魔女。但徐玲的脸上永远挂着迷人的微笑。她把剑刺向每一个生意上的对手时,从来都是不眨眼也不见血。

那年年初,宇宙歌舞厅的老板李先生在生意场上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那年头,海南的歌舞行业本就不景气,如果李先生保持理智,按档次较低的水平兴办他的地势较偏的歌舞厅,多多少少尚能吸引一些中等消费的顾客,可维持运转。但李先生估计失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用自己辛辛苦苦赚的80万元,再加上向朋友们借的40万元,一共120万元人民币把他的宇宙歌舞厅按最高档次装修了一番,高薪聘请了歌手和服务小姐,决心与望海楼、狮子楼、豹子楼一决高下。结果他惨败了。装修后的宇宙歌舞厅生意红火了几天,就再也吸引不了顾客。庞大的人员开支使李先生入不敷出。债主一家家找上门来。李先生到期还不了借款,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动干戈的意思。宇宙歌舞厅经常有烂仔前来骚扰。

火烧眉毛的时候,李先生求助于这位能够呼风唤雨的女老板徐玲小姐。徐玲微笑得体地随李先生到歌舞厅考察了一番,各方面摸了一下底,干脆利索地决定为李先生贷款40万元。

当40万元现金的密码箱交到李先生手里的时候,李先生感激涕零,激动不安,深认为他在海南遇到了救世主。他把40万元借款一天之内—一还清,觉得还是无债一身轻。

李先生解了燃眉之急,两个月后却无法偿还徐玲的贷款。按双方签定合同的程序,要把歌舞厅抵押给徐玲。期限到了,李先生苦苦哀求再宽限一个月,徐玲不动声色,当晚便带了几个保安和公证处的人封了那宇宙歌舞厅。

第二天李先生跑到徐玲小姐的办公室,当着许多人的面跪了下来。徐玲把秘书起草好的一份文件扔到李先生面前,让他签字。文件上说,经各方评估,甲方把宇宙歌舞厅作价40万元人民币抵押给乙方。乙方就是徐玲。山穷水尽,哭也不是办法,李先生用颤抖着的手在文件上签了字。

待李先生签完字,便彻底明白自己实际上已变成了不名一文的穷光蛋。徐玲微笑着对他说:“你还住老地方,房租我给你付。以后就在我这儿干吧,我这儿刚好缺个办公室副主任,月薪1000元。那贷款的利息也一笔勾销,不用你还了。今天就把歌舞厅的帐目和所有的钥匙交给我。”

李先生不免又感激了一番。

徐玲自然有一千种办法可以让那装修豪华的宇宙歌舞厅起死回生。她操作的第一步是,把所有歌手和服务小姐通通炒掉,侍应生一律换成男的,叫做“少爷”。再招一些略有姿色的陪舞小姐拿固定工资,不愿拿固定工资愿意陪舞的有多少招多少,都一律叫“公主”。换了保安和调酒师,把调酒师从原来的三个改为一个,工资提高三倍。把保安的数量从两个增加到六个,工资提高一倍。第二步,把所有包厢都改为卡拉OK,把情侣火车座的墙壁增高80公分,灯泡一律换成功率最低的小红灯泡。把大舞台拆掉改成小舞台,舞台下面的舞池面积增加一倍。第三步,立即通过关系联系香港的叶子楣、叶玉卿和林忆莲,每人报酬10万元,来此歌舞厅专场表演三天。

自此,宇宙歌舞厅在海口所有的歌舞厅里独领风骚,生意一直红火。

徐玲花了10万元修建了一个停车场后,歌舞厅的生意便经久不衰。来消费的大都是有车阶级,没有停车场怎能保持生意兴隆?!

半年后,徐玲把字宙歌舞厅作价200万元转让给了一位港商。

适逢政府清理整顿典当行业,徐玲的典当行实在也引来了太多的麻烦。一听到消息,她便立即关闭了当铺,留一位会计原地待命,自己一个人跑到了北京。当然,她所有的财产都早已变成了人民币或活期存折、长城卡、牡丹卡之类。

徐玲在北京的一家著名大饭店住了半年,广交北京朋友,过的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待海口风平浪静,她便立即杀回来,首先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然后承接了海口市最繁华地段的一家歌舞厅,装修规划了一番,便隆重开业了。

之后她在生意上一直平坦无阻。

徐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生意上。别的事情她很少感兴趣。像她这样的天之骄女,二十多岁就成了百万富婆,想打主意的潇洒男士自然不少。徐玲在这类事上很检点,不怒自威,追逐她的男孩子都缺乏胆量。徐玲对他们不感兴趣。她当然需要爱情,需要和谐意义上的共鸣,所谓的那种能够燃烧的爱情。徐玲要看到爱情的火焰,然后才能拥抱爱情。

终于,爱情的火焰在徐玲的身上燃烧起来了。一位英俊的现役军官使徐玲淡而无味的感情世界充满诗意。那是她在北京紫竹院认识的小伙子,在北京的一个部队机关担任少校参谋。两个人性格上互相吸引,第一次见面就谈得非常投机非常彻底。他们相爱了,带着对世俗的挑战,以及双方承受谣言的勇气。徐玲说,如果她此生要结婚,她一定嫁他。

那小伙子请假来海南呆了几天,很快又返回北方。北南双方,情丝相牵,长相思,长相忆,甜蜜的每周书信和每日长话充满着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是一个多么温存的爱情故事。这与商战中冷面无情的徐玲是多么不相称。

女人啊女人!

王艳秋从一个戏曲演员来海南折腾成百万巨富的女老板,其经历完全是一出悲喜闹剧。

当一个大学的高材生崔一超分到王艳秋所在市的某单位混了个小小的科长,这王艳秋就注定了此生要大发的运程。那位崔科长结婚以前桃花运长开,把全省几家演艺单位折腾得鸡飞狗跳墙。后来,崔一超便把一家剧团的台柱子王艳秋娶回了家里。王艳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鼻子是鼻子眼是眼,虽怒时而含笑,既喷时而有情,人称八大美女之一。谁料想,一年后崔一超不好好守着他的漂亮媳妇当科长,竟辞了职一个人跑到海南做生意去了。

崔一超为着注册他的公司几乎跑断了腿,求爷爷告奶奶。总算朋友多,运气好,公司注册下来了,他正儿八经当了老板。崔一超为了生意,没睡过一夜好觉。原来从不失眠的崔科长一到海南就得了精神忧郁症,天天失眠。想想家里的美妻华居,他常想一走了之。但新赚了一笔钱后,他看到自己万事刚刚理出个头绪,戏台搭好才唱了开场白,他又泄了返回的勇气。

这个节骨眼上他就认识了林雪,林雪见了崔一超就扭着屁股托着腮,然后用她纤细的手指去摸他的脸和衣领。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崔一超一下子就陷入情网。

恰恰在这个时候,崔一超一位生意上的对手知道了他这隐私。那位对手轻而易举弄到了崔一超妻子王艳秋的姓名地址,把崔一超和林雪的浪漫情史添油加醋地写信告诉了王艳秋。在海南,结了婚找个把情人算不了大事。但在崔一超原来的那个小城市,情况就大大不同了。这类事情当然会在家庭里引起轩然大波。

王艳秋接到那封有名有姓有实有据的信,伤心欲绝,怒气冲天,当天就跑到邮局给崔一超拍了电报:“你妻王艳秋病危将死,两日内速归。”

崔一超接到电报先是吓了一跳,赶紧跑到邮局挂长途,挂了一个小时挂不通,他再也不敢迟疑,马上通过朋友弄飞机票,终于在妻子电报限定的最短时间内赶回了老家。到了家门口,还没上楼就看到阳台上劈腿练功的王艳秋,她一边把腿放到阳台上使劲往下压,一边吊嗓子唱着《花木兰》:“男子去打仗,到边关,妇女在家守家园。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衫,针针线线都是她们连哪……”

崔一超一下傻了眼,明白自己上了个大当。或者是妻子太想我想疯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跑上了楼,“唰”掏出钥匙打开门,把行李往地上一扔,就跑到阳台上一把抱起王艳秋。

王艳秋挣脱了他的怀抱,相当冷淡地说:“回来干吗?你的小情儿林雪呢?”

崔一超一愣,随即笑道:“哪里,哪里。别听人瞎说。家里放着这么一个小美人,我还哪有心思看别的女人一眼?”

“哼!”王艳秋冷笑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你不照照镜子看看你小王八蛋有多大能耐,出门几天就拈花惹草。”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崔一超手足无措。几经周折,最后是带着王艳秋重返海南岛。

王艳秋一到海南,立即成了崔一超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和所向披靡的冲锋枪。所有的生意,只要王艳秋出马就化繁为简,成就成,不成对方也送个人情。两口子快快乐乐在海南赚起钱来,崔一超再也不去找他的小情儿林雪。

在做一笔贸易的时候,崔一超收了对方80万元定金,时间到了却发不出货。对方便要求追回定金。王艳秋出了个主意,让

崔一超出狱后的第二天便决定到中国的西藏去流浪。

王艳秋了却一桩心事,生意上一无挂碍,扯足了顺风旗,有滋有味地继续当她的女老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股票”、“股市”、“股份制”这类词儿早已是家喻户晓,广大老百姓曾一度挂在嘴边成为热门话题。买股票发大财,一度是多少人的梦想。确实,玩股票也确实使一些人发了财,却也使另外一些人赔了血本,有的连命都搭上了。

中国的股份制企业,从其经济成分构成来看,大致分几种情况,有人戏称“国军、伪军和匪军”。所谓“国军”,指国有企业改组的公众公司;“伪军”指三资企业联合国家某部门行业组成的集团公司;“匪军”指民营企业和其它企业自组而成的合众公司。纵观之,不论哪一类股份制企业,都是以集中资本,解决发展资金来源为根本目的。几乎所有的股份公司在最初都向股民们许诺:买股票发大财,不管上市股还是内部股。有人指出:这种自信的宣言都无疑带有一种欺骗公众的因素——一种“谎言”式的诺言。

当海南的股票话题最初热起来的时候,贸易公司女老板马金华便倾囊40万元全部购买了当时叫得最热的股票。不久,股票上市,很快上升到十倍,马金华全部出手,一下子便赚了几百万,成为富婆。这钱赚得太不费力气,她便从此喜欢上了玩股。无论上市的还是没上市的,她都批量购买,一视同仁,自然是有赔有赚,相当刺激。后来,上市股龙头出现熊市,马金华一咬牙全部把股票抛掉,再通过黑市交易把一部分未上市股卖掉,决定在此领域洗手不干了。

她无事可做,每天便迎客送友,广结天下英雄好汉。偶然的机会,她在海口市某偏僻地段圈了一片地,便开始招兵买马,制定宏伟开发蓝图,又找了家投资公司,找了家银行,几方一合作,马金华成了一个崭新的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决定向那些头脑尚未完全冷却的股票迷们推销自己发行的股票。做了番宣传,做了番游说,全体人马出动推销股票,两个月下来使销出了两千万股。马金华拿这笔钱投入搞房产。后来,房产业陷入低谷,深圳股市也发起了熊脾气,国家对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也规定了一些条条框框。马金华发行的股票几年内看来是上不了市。她无所谓,却坑苦了那些买她股票的股民们。

热岛热潮多,一浪赶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一浪超一浪。股票陷入熊市,房地产再也玩不转,期货这玩艺儿开始粉墨登场。

期货是什么?

期货就是一定日期后才交割的各种实物商品和金融商品远期交货合同的一种买卖市场。期货在美国已有一百五十年历史。在中国,它却是刚刚起步。随着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日期的逼近,运用期货交易这一市场经济的重要运作形式已越来越重要。不久的将来,期货交易定会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逐步活跃起来。

1992年9月28日,海南省最早的期货经济企业——海南期货交易所正式开业,此乃期货市场在海南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期货企业已约达四十家,营业总额约有8亿元人民币。虽然,与国际期货发展水平相比,海南期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呈现出起步即迅跑的趋势。

有这么一家像模像样的由港商兴办的期货公司。三百八十平米的市场大厅整洁、明亮。只是龙骨天花板吊得很低,让人觉得压抑。两百台“霸才”电脑终端不停地显示着从香港传递过来的各种期货价格以及世界各地的重要新闻。

市场部经理室在市场大厅的顶端,用漂亮的玻璃屏风与喧闹的市场隔开,既安静,又可以观察到整个市场的交易情况。

市场部经理秦玉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端庄可人、气质很好的年轻女人,着一身领口开得很低的台湾时装,纤细苍白的脖子上挂一副鱼纹金项链,目若流星,唇若红樱,一看就知道是闯过风浪见过世面的女人。在这家港商企业,她取了个英文名字叫Echo。

此刻,Echo端坐在高靠背的真皮转椅上,打量着坐在对面的一位更为年轻也更有气质的小姐,手中拿着一份打印的文字材料漫不经心地浏览了一遍。

“知道期货吗?”

“不太知道。”

“介绍一下自己吧。”Echo说。

“林毅,女,鞍山人,毕业于××大学中文系。简历上都写了。”

“你为什么要做经纪人?”Echo问。

“因为我不想当省长。”

Echo一下子笑出声来。她站起来拍了拍林毅的肩膀,说:“好,就在这儿干吧。从今天开始,你便是本公司一名AE了。目前你的主要任务便是介绍本公司引见各大公司老板,向他们介绍期货,让他们把投资目光放到期货上来,OK?”

“OK。”林毅说,“这活儿干起来有诀窍吗?”

“有。”Echo说,“不择手段!”

Echo说完这句话,额头现出两道凶恶的竖纹,随即便是灿然如花的笑容。这两天心情实在不好,思路有些不顺。她是这家期货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自己也迷上了期货生意。这几天,20万元的户头已赔了一半下去,心里费琢磨的是如何赚回来。

她带着林毅走到市场大厅。

海南的气候是炎热的。尽管公司用的是美国凯丽中央空调,但偌大的市场部里,依然热气腾腾,烟雾镣绕。欢呼声、嘘气声此起彼伏。今晚上的市场气氛十分活跃,咖啡,木材,猪腩,棉花,这些商品的价格忽上忽下。木材从369.80底价开盘,二十分钟后即涨停板。有人雀跃,有人扼腕。

“林毅,够刺激吧?你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马上就可以上岗。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送走林毅,Echo全神贯注看了一会儿屏幕,很快注意到了刚刚跳高开盘的咖啡。

前两天,Echo从香港《大公经济》上看到一则信息,说是巴西、哥伦比亚等咖啡生产大国,大量屯积库存咖啡,以此来迫使美国增加其价格。Echo知道,咖啡这玩艺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因价格高而使买的人少,也不会因价格低而使买的人多;加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需求国,因此,Echo看好了今晚的咖啡市场,准备作一拼搏。

92.10,92.25,Echo小姐怦然心跳,尽管身边有好多人在沽,可她却毅然在92.40揸了十手入市。价格继续在高位盘整。她似乎信心十足,燃了一支摩尔烟,徘徊十分钟后,咖啡价格一路上扬。她填好平仓单,欲在涨停板附近平仓。

咖啡的涨停板幅度为6美分,每最小跳动点0.05,其价值为18.75美元。已经有十几万的浮动利润,像煮熟的鸭子端在了Echo小姐的桌子上了。

Echo此时反不为所动,继续看下去。又过了十分钟,到了涨停板时竟然没有停板,继续往上涨。因为是最后一个交割日,不设涨停板,咖啡价格像发疯似的直冲霄汉,叫沽的人叫苦不迭,壮士断臂,Echo却欣喜若狂,在两个半涨停板的价格后平仓了结。

当Echo小姐拍完两支摩尔烟,站起身时,她已变成了一个百万富婆。

一个月之后,Echo离开了那家期货公司,见好就收,自己开了家歌舞厅当了老板。

期货公司少了一个市场部经理。老板需要任命一个新的经理。那位头秃脸胖的香港老板习惯于使用女将,招聘广告贴出,那性别一栏便限为女性。最早应试经理的是在这家公司已做了一个月经纪人的林毅。陆陆续续应聘的女将被召集到一块儿。口试面试的结果,二十四岁的林毅技压群芳,当场被委任为市场部经理。

这样,林毅便坐上了市场部经理的高靠背真皮转椅。

房地产的冷热几乎是海南市场经济晴雨表。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怪圈。房地产业轰轰隆隆热热闹闹那阵子,但凡折腾房地产的老板开口闭口都是几个亿,几十亿。国家银根紧缩之后,房地产业由热变冷,由高峰跌入低谷,那些曾号称几个亿的老板们便都开始撤减项目、裁减人员,大部分都发不起工资。有人把海南的房地产现象称之为泡沫经济,是最恰切不过。

不过,炒房炒地毕竟是暴富了一部分人。这其中,自然不乏巾帼豪杰。

陆红梅在大学读的是电脑专业,来海南不到几个月,便注册了一家代理公司。陆红梅清楚无误地明白,“代理公司”实际上就是皮包公司。她住宿和办公加在一块,场地不过是一套中等公寓房,两房一厅五十平米。装了一部电话,招了两个小姑娘做她的部下。其中一个中专生,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职责就是缺干把万资金才可运转起来。那地有工业用地,有商住两用,综合规划根据官方画的大框已委托上海一家设计院认真画图。现在就是要找几家有钱的合作伙伴,共同把这个总投资8个亿的项目整下来。

陆红梅从床上弹起,立拍胸口,说千把万元对她陆红梅来说,乃是小菜一盘。文老板如遇知音,略为动情,两个人便在席梦思上签定了意向书。然后,陆红梅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向文老板要了份土地材料和委托书、合同书等,穿上衣服拍拍屁股便赶回海口。

好运气说来就来,财运来时你挡都挡不住。陆红梅回到海口自己的根据地,马上一个不停地接连挂电话。姜太公渭水钓鱼,愿意上钩的多的是。一个晚上陆红梅便找到了三家愿意投资这个项目的公司。

陆红梅严密安排了行动日程,一家一家单独面谈。财大就气粗,要发财的陆红梅口气从来就不细。现在许多手里摸着大笔贷款没处扔的冒险者们,见陆红梅如遇救星。

几乎全都是吃饭请客、迎来送往之类的嘴皮子买卖,陆红梅使出解数,带人去白马井看地。她站临高处,俯瞰众生,挥手道:“这就是我的1000亩地。”陆红梅带人看地的时候,文老板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一个星期之后,有人把巨额款汇到陆红梅公司的帐户上。陆红梅看了银行的汇票,第二天给远在儋州的文老板打了个电话,说有人愿买地,意向书已签好,要尽快把红线图弄到手。

然后是三方在洋浦会面。陆红梅在别人打给她的一期定金款中,每亩扣下一万,其余的转到文老板公司的户头上。不显山不露水,女老板陆红梅炒地赚了1000万人民币。而文老板还要一个劲儿给她谈那边的利润他们俩是三七分成还是二八分是协助她起草文件和连带做公关。另一个高中未读完的女孩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接电话以及三个人的饮食工作,其实就是买菜做饭。二十六岁的陆红梅在不算宽敞的客厅里放了一张硕大无比的老板桌和红色真皮高背椅,没事的时候往那儿一坐,端足了女老板的架子。实际上,她帐号上的钱不过是万把来块。

女老板陆红梅自做了老板便无比辛苦而繁忙。每天骑着一辆女式单车,东颠西跑,广交各方英雄好汉,三天两头就跟人坐在谈判桌上。端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鸡蛋找骨头,见缝插根针。她给好朋友打电话解嘲,声称自己是唯一的一个骑单车的老板,在海口难找第二个。但一旦坐到生意圈中,陆红梅总是要摆出一副人五人六的老板派头。对方送她出门她是坚决拒绝,总要说一番她的司机在门口等得焦急或司机未来要“打的”之类的鬼话,出了门便径直往寄存单车的地方,急急找自己的“车”。

这样小打小闹,陆红梅时运好坏难料,几个月下来,赚来的钱刚好够她开支。她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撞上发财的机会,一下子变为百万富婆。

在海南。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或找到自己想要的机会。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机遇的世界,无序而又无绪——既无秩序又无头绪。在你头昏脑涨不得要领的时候,只要稍微理一下思绪,冷静下来,有时机会就找上门来了。

1991年,国务院下达了开发洋浦的文件。这消息像风一样快,风一样迅疾有力,很快在冷场了一年多的海南岛引起了一股开发房地产的热潮。几乎在一月之内,许多房地产公司纷纷注册,工商局忙都忙不过来。银行的资金洪水一般铺天盖地漫延至海南岛,所有的房地产商品都指望着瞬间取得亿万利润,三五年跻身于华人巨富李嘉诚、霍英东之行列。

赤手空拳的电脑专业大学生陆红梅也跃跃欲试。她很快有了行动,利用各种关系,疏通各种关节,把自己的代理公司重新注册,改为房地产开发公司。陆红梅做好了一切准备,找朋友借了10万元,决心在这热潮来临之际大干一番。

对房地产一窍不通的陆红梅把发财的目标放到了洋浦。她彻底明白,凭自己这点经验和这点零花钱,要想在高手如林的海口市房地产大军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真是比登天还难。

陆红梅选择了洋浦。她带着那位中专毕业的总经理助理,坐上大巴去了儋州。找家宾馆住下来,装模作样到规划办、国土局各有关单位畅谈开发设想。以她的尚算漂亮的脸蛋和口齿伶俐的花言巧语,那些地方官们竟然跟着她的屁股后面,车接车送,用公爵王轿车载着陆总经理在洋浦、木棠和马井几个地方转了又转。陆红梅气度非凡,指点江山,出口成章,娓娓而谈。地方官们介绍她和先到的几家大公司认识,希望他们友好合作共同开发。这样,陆红梅便认识了文老板,一个年轻的大企业家,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大老板。

认识文老板是陆红梅人生历程中的一大转折。几年之后,当千万巨富陆红梅枕畔忧思,都会想起这位给予她生命历程中绝妙机会的文老板。

红梅认识文老板是一个命定的巧合。他们单独坐下来,在宾馆的餐厅里开始了长谈。两个人要了一瓶五粮液,喝到一半的光景,不胜酒力的文老板,便面若桃花舌头变硬。陆红梅扶他回房间。像所有的一见钟情和逢场作戏的故事一样,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总经理如鱼得水、简单明了地就上了床。

有了这层关系,文老板便口无遮拦,把自己的一切机密计划全都告诉了陆红梅。他告诉陆红梅,他在洋浦港湾的正对面白马井镇圈了1000亩地,蓝线图马上就可拿到,别的不发愁,成。陆红梅极动人地一笑、说:“大老爷们的,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此她户头上又多了几百万。

一干亩地的纸上规划相当容易。可是想在那地方按图盖楼的人可就少而又少。第一轮开发商文老板,仅仅是动用了几辆破推土机,便把地搞得三通一平,轻而易举炒了出去。由陆红梅牵线上了贼船的第二轮开发商们也不含糊,在那块广袤的土地上,找了些民工挖了些水沟架了几根电线,马上又变得四通一平。这之后,他们所想的便是每亩涨价两三万炒出去。但这一番,有的出手尚顺,有的马失前蹄。时间不等人,喇!一年多的时光过去,国家银根紧缩,海南的房地产变戏法似的走入低谷。那些炒地无门的开发商们只有望洋浦港兴叹、望地兴叹了。

而房地产女老板陆红梅春风得意,捡了金元宝,自此事业鸿达,扯足了顺风旗。

作为第一批闯海者,苗素贞初来海南便带了10万块钱。在八十年代末的海南,10万块钱可以说算得上一个不太小的数目字。苗素贞到了海南便开酒吧歌舞厅,因为那时竞争毕竟不算太厉害,两年下来,苗素贞赚了百万利润,等到别人群起效仿,歌舞厅如雨后春笋遍地开放的时候,苗素贞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把酒吧歌舞厅一律转让,自己一个人跑到了三亚,决心在三亚玩一玩房地产。

她注册的公司尚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的经营权。但她愿意把三亚作为自己的一块试金石、三亚位居海南之南,人称东方夏威夷,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旅游城市。碧海蓝天,白沙绿洲,千古景胜,烘托着一派浓郁的热带城市风光。每个季节都游客如云。女老板苗素贞预言,只要资金引进顺利,这里地价和房价会随之飞涨。

兵贵神速。苗素贞约略估计了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马上在报纸上寻求合作伙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苗素贞和三亚市一家略有家底、资金尚算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联手合作,准备以2千多万元的投资,买下三亚市海边两百亩滩涂,拟先填海,再造地,再作综合开发。

苗素贞胆略还真不算小。

一切都按着计划运转。一切都不算太顺利,却也不能算十分坎坷。苗素贞踌躇满志,准备在三亚大干一番。

然而,在一切都基本就绪的时候,海南热遇到了第一股冷空气。苗素贞心中构画的蓝图遇到了障碍。国家银根紧缩,外商纷纷撤走,苗素贞玩不转了!

合作的对方也要求退股。苗素贞自顾不暇,哪有钱去退给合作的伙伴。如此一拖就是一年多,女老板苗素贞守着那块地产,差一点被拖垮。

很快,海南房地产第二个商潮来临。苗素贞抖擞精神,励精图治,大量融资,大胆运作,奇迹也就跟着出现了。九死一生之后,房地产女老板可说赚了上亿元。

问题是苗素贞未能见好就收,而是很快把利润投向更大的项目,把目标转移到海口,拟作一栋超豪华世界一流五星级宾馆开发。买了地进入规划投入运作,招商,招标,融资……这一系列的工作尚在进行的阶段时,苗素贞又遇到了第二次更为明显的房地产低潮。她使出浑身解数,再也无法从银行贷出款来。苗素贞对天长叹,莫可奈何。

虽然有人把苗老板曾列为亿万富豪,但是如今,她公司帐号上的钱只有几十万。原来庞大的公司机构大部分撤销,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员工被毫无理由地辞掉——如果有理由,那就是苗老板已有两个月无法为他们发工资。苗素贞五星级宾馆大框架都搭得差不多了,就是不能继续盖,开始时拆东墙补西墙,到后来到处都是债主,再也无法开口向任何人借贷了。

菌素贞依然冷静,她在等待时机。虽然事实告诉她:这一切几乎导致她破产。

如果按美国破产法,她早已破产。

但这却是在中国。

和美家庭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海南省第一家承办家庭业务的公司,名声比首届选美大赛登台的泳装冠军小姐还要显赫。所有的电影院都在电影开演前的十分钟内播放他们的广告,至少有四家报纸以新闻形式报道他们的事迹。这样,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赵玉蓉女士一度便成为海口这地方的新闻人物。

赵玉蓉自工学院毕业后分到本市一所中专教书,然后是调到轻工局。在她八十年代初刚毕业上班的那些个年头,浪漫的想法便影子一样伴随着她。一个二十二岁的小姑娘,单身匹马一个人跑到内蒙古大草原,给单位连招呼都不打。那段短暂的毫无目标的幽灵般游荡的美好日子,为她日后抛弃工作跑到海南预备了早期的借口和信心。

赵玉蓉上岛时,刚赶上人才大潮,这儿是天气和人才都热得一塌糊涂的季节。她当时还算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那家公司委派她到海南的万宁县去担任钛厂的厂长。从创办此厂到停业,前后有一年的时间,赵玉蓉在崭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钛厂倒闭后,赵玉蓉返回北方,在各地旅游休养了将近半年,又杀进海南岛。

二次上岛的赵玉蓉哪儿都不去上班,住在朋友那儿,一门心思琢磨着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就在赵玉蓉赋闲的那段日子里,她组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几个住在一块儿的女孩子一个锅里吃饭,轮流值日做饭。人家都有一份工作,只有赵玉蓉没有职业。房间里经常是高朋满坐,往来商儒。那是一段无比快活而又轻松的日子,几乎每天都饮啤酒,每夭在自家里举办卡拉OK晚会、相声晚会和小品晚会。那段日子赵玉蓉正是韬光养晦,叫做: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经过了一次次的可行性研究,赵玉蓉初步决定办家庭服务公司。单身姑娘赵玉蓉虽然没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家庭,但在所有的大家庭里都感受过温暖。她要把这种温暖变成商品,服务于千千万万个家庭。推荐保姆和家庭教师,调解夫妻矛盾,培训花卉种植技术并推销盆景,家庭清洁服务和楼层服务,成立托儿所……要做的事情可真不少。

赵玉蓉同住的两个同伴马上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其他几个姑娘也都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一帮女将聚在赵玉蓉的麾下,铺开摊子,敲锣打鼓干了起来。

万事开头难。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她们负债买了一系列家庭清洁设备和花卉苗,并装了一部电话,招了几个临时工,做了短期培训,把宣传材料四处张贴,并打进各家电影院花最少的钱做广告,业务员四出联系业务……

家庭公司第一笔生意是为十二个婴儿洗尿布。此后,业务慢慢增多,小青年找对象,姑娘要嫁老外,妻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嫁接仙人掌如何保持鲜艳碧绿,宾馆庭院绿化……应接不暇,电话铃天天响个不停。赵玉蓉由最初的百无聊赖成了脚不沾地的大忙人。效益见好,她想到的是扩大公司规模,成立各部室,完善机构,增加办公设备和场地,让每一个业务经理和部门负责人都佩上BP机和对讲机,又购置了一辆客货两用车。而在生活上,赵玉蓉从不奢侈,艰苦到不能再艰苦的地步,吃一般的饭菜,坚持不买新衣服,不用高档化妆品,与手下几员女将同心协力,相依为命,出门不“打的”、不下馆子、不去歌舞厅。自赵玉蓉至每个部门经理,半年内除了必需花销的生活费,都不拿固定工资。在这里,鼓舞她们的不是金钱,而是创业的苦中有乐,友情的肝胆相照,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幸福憧憬。

一年后,她拥有了一层三套二百五十平米公寓房,每个患难与共的姐妹分得一间,其余的作办公用地。约略算下来,年营业额怎么说也有个三五百万。

赵玉蓉说:“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路。”

一年后,类似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多得谁也没有耐心数清它们。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作为第一个踩路人,赵玉蓉值得骄傲。

华夏包装公司总裁陈美龄女士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也算得上一个曾经名声大振过的风云人物。

在共和国的曙光刚刚照耀中华大地的时候,陈美龄呱呱落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六十年代陈美龄进入南开中学,那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一所闻名中外的学校。陈美龄朴素而刻苦,把精力都倾注到学业上。老师和家长都盼望着这位高材生能够学有所成,成就大器。

然而陈美龄令他们失望了。要毕业了,她没有报考大学,却穿上绿军装,报名参了军。那是一个非常的时代,穿上绿军装保卫祖国,最最光荣。在部队,陈美龄担任团机关话务员,后来提为干事。她并没有改变她那勤奋好学的天性,涉猎各种学问,学医,学文,学建筑设计。她一度喜欢文学,喜欢诗,崇拜普希金和拜伦,想象自己也成为一名诗人。她写完了一页又一页的诗稿,寄到报社,被退回,她不气馁,再写,再寄,终于在一家大报发表了处女作。有首诗引起很大反响,曾被谱上曲让文工团演唱。她又曾为文工团写剧本,写相声。

二十八岁那一年,结婚不久的陈美龄被抽调去一家军工厂。国防工业需要她这样的人才,她义不容辞服从了安排。军工厂坐落在皖赣浙三省交界的一个偏僻的大山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条件非常艰苦,是当年连日本鬼子都不愿进的地方。军工厂有三分之二的职工都是从各地招来的非军人老百姓,有很多人因为受不了那份罪便逃回老家去种地,年轻的女军人陈美龄却必须在这个炼狱般的环境里扎下根来。

大山能磨炼人的意志。

陈美龄先是担任厂团委书记,而后是车间主任,在她刚刚提为副厂长不久的三个月后,她无缘无故被打成美国特务,历经非人折磨和摧残,她被送进了监牢。

若干年之后,当陈美龄回首往事,不由她不苦笑。她打成特务的唯一有效证据,是厂里的造反派们在她枕头下面搜出一本俄语书籍,造反派不懂得俄语和英语的区别,当在陈美龄的一本笔记里也看到这些符号文字,便认定她是美国特务。那是一个极端荒唐的时代。陈美龄在监狱里呆了三年零六个月,上面的造反派头头才偶然发现了这是一出可笑闹剧,把陈美龄放了出来。

很快,时代变了。平反昭雪的陈美龄去省城一家中型企业担任党委副书记,然后是副厂长。在她三十九岁那一年,她受命担任那家中型企业的厂长。

当时她接下来的是一个亏损严重的烂摊子。陈美龄接手后大刀阔斧搞改革,着手治理整顿,引进先进技术管理,调动工人积极性,逐步使亏损一步一步减少。那一年,她被评为全国劳模,省里决定让她去省委党校学习。

结束了两年半的校园生活,省里派陈美龄担任省包装公司副总经理。

新官走马上任,三把火是少不了的。而陈美龄要把事业的熊熊火炬一直燃下去。

海南建省了。海南建省给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冲击波。海南热的浪潮一阵接一阵,敲打着女企业家陈美龄不甘寂寞的心。她终于坐不住了,她要到海南去,去看一看中国的大特区,中国的第三十一省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需要什么和缺少什么,是否真的像所宣传的那样能够让人施展才华,能够出现新的经济体制,能够在二十年内赶上台湾。

她来了,带着成熟女人的幻想。

1988年秋季,陈美龄第一次踏上了这个遍洒阳光的热岛。当时她的身份是某省包装行业考察团负责人,来海南实地考察。

考察,考察,再考察。陈美龄带着一批又一批部门经理和企业厂长一次次踏上海南。

情况摸透了,方案在胸中成熟。海南急需包装行业,急需一大批包装行业生产线。考察报告送上去了。可行性报告送上去了。抄报省计划厅。抄报中央直属部门。

特区办事效率惊人地快,海南省经济厅很快批复同意华夏包装公司的成立。三天后,华夏包装公司进行了工商登记,而后成立第一届董事会。

很快,第一批人马到位,包括财务和生产管理人员。第一条生产线及时运到,调试成功,几天后第一批产品便交付客户。这种神奇的速度实在令人叹服。

陈美龄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大名堂来。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的包装公司具备了如下生产线:包装彩印生产线;PET聚酯饮料瓶生产线:出口瓦楞纸箱生产线;封箱胶带生产线;复合软包装生产线以及吸塑软包装生产线。

丰硕的成果是对一系列辛勤劳动的最好报偿,正如到达目的地是对整个旅程付出汗水的最好报偿。在海南,那些自称有经济头脑的人都去搞贸易,搞房产和地产。陈美龄女士选择了实业。搞实业,建厂,生产产品,保不准就会赔了血本,亏损是常有的事。而华夏包装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亏损,每年的利润都逐步翻番。这也是奇迹。

他们的产品除满足海南市场外,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向东南亚出口。香港,台湾,新加坡,已部分引用华夏产品进行商品包装,并认为质量过硬,价廉物美。

走向世界,是陈美龄深思熟虑、由来已久的大目标。

还在内地工作的时候,她一次次率团出访欧美,去那儿学习、考察人家的包装先进技术,那时她便暗下决心,要赶上去,要超过他们!在西德,在法国,在瑞士,她一次又一次感受了中西双方的遥远差距。

八十年代最末的一年,陈美龄曾率团到法国考察。在美丽的巴黎城,她与求学在彼的歌唱家苏小明邂逅而遇。苏小明即兴演唱了《军港之夜》。当苏小明把中法两国包装行业的实际水平提出对比时,陈美龄心中感到隐隐的愧疚。要赶上去!要超过他们!在罗浮宫,在凡尔赛宫,在埃佛尔铁塔下,在美丽的赛纳河畔,陈美龄一遍又一遍在心中重复着这句话。

中国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生前曾对当时国内的包装行业表示忧虑,他说,像我们国家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局面一定要扭转。

陈美龄,你会永远记住总理的嘱托吗?